“周秀丽”有一种风格叫秀丽
作者:张钧和
人物名片:
周秀丽,1975年12月出生于浮梁,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。曾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精心指点。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,昌南书画协会会员。2000年创办“清雅轩”瓷坊,专攻青花分水。
因为喜欢,所以选择陶瓷绘画,年轻的她没有太多复杂的从艺经历,从18岁学徒到获得省高职称,周秀丽说十几年下来一路走得都还挺顺,而朋友们都说,这像她的青花分作品,清新、流畅。
周秀丽,这位从浮梁乡村走出的女青年陶艺家,家乡的青山绿水赋予了她灵性,景德镇富有的陶瓷语言给了她无尽的养分,她以女性的视角,对传统的陶瓷艺术做出了新的诠释,在波澜不惊中形成了秀丽的风格。无论是赏析她的作品,还是读她本人,“女人如瓷”或“瓷如女人”,在周秀丽这里都能找到确切的释点。
《瓷器》记者 张钧和 文/图
一
周秀丽出生于浮梁乡村一个教师家庭,父亲是一位中学教师,从小喜欢画画。高中毕业那年,她没有继续升学。父亲告诉她,虽然是个女孩子,也必须要学一门技术,不管怎样都要有自己安身立命的特长。在陶院雕塑系读书的哥哥知道周秀丽的绘画爱好,十分支持,在市里找了一个老师,教她画画。就这样,20岁的周秀丽来到了景德镇。
周秀丽学画的同时,还在位于湖田的一家小作坊里学徒。她一边在跟老师学素描,一边在作坊里画图案。如有空暇,便看看哥哥给她推荐的有关美术的书籍。这就是周秀丽接触陶瓷最初状态。
“也许是因为喜爱,所以感觉自己对陶瓷的悟性特别好,我在作坊里是学画图案,像缠枝莲什么的,每天都是这样,虽然这样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,但总无法满足我对陶瓷艺术的好奇。”周秀丽说,于是,她就去看别人画山水、人物,回来之后就模仿着画,如此反复,她居然悟出了门道,不仅掌握了料性,还探出了绘画技巧,涉足青花、粉彩。作品画出以后,她就拿去给哥哥或哥哥熟悉的艺术家看,并在他们的指点下不断地改进与提高。后来,周秀丽还到陶瓷学院本科进修,并得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的指点。
几年后,周秀丽和同样从浮梁乡下到景德镇寻梦的青年严兴民结为伉俪,创办艺术瓷坊“清雅轩”,创作的陶瓷艺术作品开始有了客户群,至此,周秀丽迈上了实现梦想的第一个台阶。
二
青花分水,是绘青花绘画装饰的一种技法,根据画面的需要将青花料调配出多种浓淡不同的料水,在坯胎上直接作画,就出现浓淡不同的色调。由于青花浓淡的不同,形成了色彩上的不同感受。在同一笔中也能分出不同的浓淡笔韵,这种青花分水描绘技法层次丰富,立体感强。就是这样一个景德镇传统陶瓷彩绘的工艺门类,让周秀丽完成了艺术道路探索中的一记漂亮转身。
与周秀丽初涉陶艺时一样,学习与掌握青花分水技艺也是无师自通。周秀丽分析说,这还是得益于自己对陶瓷的悟性和女性特有的细腻。1998年,周秀丽在一个同是从事陶瓷艺术的朋友那里玩,看到朋友在用青花分水技法作画,于是她就站在边上细心地看,揣摩朋友的一招一式,细记于心。
回到家里,周秀丽找来有关书籍,一边阅读,一边观摩名家作品,然后自己动手尝试着青花分水。周秀丽说,整个练习的过程,没有让自己感到难堪,出乎意料的顺利。因为无师,所以处处为师,在周秀丽的意识里没有了条条框框的束缚,因而分出来的作品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效果。青花分水作品,清新淡雅、层次分明的特性非常符合周秀丽的性格特点,于是她便一头钻进了青花分水的创作与研究,并以此作为自己陶瓷艺术的发展方向。
周秀丽的陶瓷艺术作品没有大气磅礴,就如其人一般婉约,作品格调高雅、气韵流畅、画面清新爽目,形成了一种秀丽的风格,博得一些藏家的喜爱。
2002年10月,作品《鱼乐图》荣获全国中青年陶艺家精品大奖赛银奖,并发表。2002年11月,作品《鱼乐图》荣获第四届中国(国家级)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。2006年11月,作品《荷塘月色》荣获第八届中国(国家级)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“创新艺术金奖”。2007年4月,作品《贵妃醉酒》荣获中国收藏家喜爱的艺术大师和精英评选活动金奖。2007年10月,中国首届青年瓷都杯全国书画大赛荣获银奖。
周秀丽凭着自己的悟性和对陶瓷艺术的热爱,她一步一步走进艺术的殿堂,用自己特有的陶瓷艺术语言,去解读着生活,享受着生活……